热门资讯

凛冬虽寒,春归有期(凛冬已至,春天不远)

凛冬虽寒,春归有期(凛冬已至,春天不远)

首先是需求端韧性高,快递物流以服装、日用品、家电的运输为主,节日期间需求旺盛。其次供给弹性大,后疫情时代运力迅速恢复。在当前时间点非常看好快递行业的长期回报,快递行业本身具备自然垄断属性,经济规律决定了这个行业一定能看到集中度的提升。产业链代表公司

$顺丰控股(SZ002352)$ 国内快递龙头,公司资产营收利润均为行业第一,中高端件具有绝对优势

$华贸物流(SH603128)$ 中国领先的第三方国际综合物流企业,主要(营)业务包括国际货运代理、跨境电商物流、进口分拨仓储物流、特种专业物流、其他物流服务,兼具跨境综合物流服务专业方案的提供方和实施方

$铁龙物流(SH600125)$ 国内首家铁路上市公司,也是目前全国唯一铁路集装箱上市平台

扩大内需是2023年我国应对外部冲击、稳定增长的必然选择。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是三个主要发力方向。

一系列的数据和现象显示,出行旅游、文娱餐饮等线下接触类消费领域,在春节假期恢复迹象明显增多,服务型消费焕发生机。

在1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副司长黄心宇介绍,

日前,默沙东新冠口服药莫诺拉韦胶囊已在多地开售,各地医保报销比例不同。

1月18日,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出莫诺拉韦胶囊口服药处方笺。徐州医保官微 图据徐州医保官微,1月18日,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为82岁新冠感染患者何先生开出江苏省内第一张莫诺拉韦胶囊口服药处方笺。新冠治疗药物莫诺拉韦胶囊被临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并按甲类药管理。按照当地医保规定,莫诺拉韦胶囊在门诊可直报75%,而且无起付线的限制。上海:莫诺拉韦已进入上海近80家公立医院。深圳:莫诺拉韦胶囊已临时性纳入医保,可报销85%。

图|2022年钙钛矿领域融资事件(部分)

高分红潜力股出炉,3股市盈率不到10倍,食品龙头最受机构青睐

随着年报披露进入高峰期,具备高分红潜力的公司将再获市场关注。

经过筛选,共计274家公司入围。

上述47家公司1月以来平均涨幅6.61%,小幅跑赢同期上证指数。

资金方面来看,按照区间成交均价计算,上述47家公司中,北上资金1月以来增持超亿元的有5家,包括天合光能、杰瑞股份、晶盛机电、德业股份、沪农商行等。同期融资资金加仓超亿元的仅天赐材料。

从机构关注度来看,天味食品最受机构青睐,共获得32家券商研报积极型评级。中泰证券研报认为,天味食品经历2021年的调整后,2022年恢复了良性发展,低基数下实现高速增长。行业进入洗牌阶段后,公司作为龙头充分受益,经营拐点持续验证,上调其盈利预测。机构评级家数居前的还有博腾股份、亿联网络、奥特维、盐津铺子、天赐材料等。

信创股票池

今年是信创的大年,不过,信创这是一个旧概念,信息化创新创造,说白了制裁俄罗斯打醒了国人,我们要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领域进行国产化替代。行业生态比较复杂。但信创产业一般围绕政企需求,比如弄个服务器,弄个应用软件什么的。或者围绕当前数字化转型和数据要素价值挖掘。

太极股份、软通动力、神州数码、中亦科技、彩讯股份、致远互联、中国长城、海光信息、中科曙光、龙芯中科、普联软件、卓易信息、中国软件、海量数据、思维列控、普元信息、东方通、宝兰德、中孚信息、用友网络、金蝶国际、恒生电子、朗新科技、万集科技、上海钢联、航天宏图、南天信息、中科星图、卫宁健康、创业慧康。

这里面内容很杂,

举个例子,电网的数据过去是没有价值的,但实际上电网数据里面藏着很多价值,就比如征信,一家制造企业财报真实不真实我不知道,但耗电量是很明确的,如果要知道他有没有真实开工生产,我看他电费就可以了。

例子还有很多,数字化主要是为了提质增效降本,但额外的,如果挖掘数据价值,企业还能获得新的业绩增长点。所以这个方向是没有错的,只不过,在这个领域细分实在太多了。比如饭馆数字化,我们都习惯了扫码点单,而饭馆可以用数字化来管理供应链,同一套系统,内容越来越多。这类例子不胜枚举,我们知道数字化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但这种改变往往是潜移默化的、不被发觉的。

旅游酒店

2023年,大家都想出门,外面的世界很精彩。1月中旬,医院空了,景区满了。今年假期经济将非常火爆。所以旅游酒店概念股一定会有脉冲的机会,围绕几个节假日。当然,这类股票一般没有技术壁垒,但属于资源壁垒。投资方向也主要围绕吃、住、行、购物。

中国中免是原来的中国国旅,因为有免税店生意,所以改成中国中免。虽然各地都在搞免税店,但中国中免龙头地位稳固,预期2023年发展会比较稳健。

携程集团有港股,旅游平台龙头,近几年并购后,其在国内旅游平台一哥地位基本巩固。A股当然也有一些旅游平台,但即便2023年旅游向好,他们也很难改变什么,因为龙头会将他们挤出去。

至于旅游景点,的确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个人认为,今年旅游南边更热门,当然,这并不是确定的结论。

周期性原材料

我预判2023年全球周期可能会出现向下局面,但中国周期可能会是上行。中国经济支撑全球经济稳定。也可以不那么复杂,1月中旬的政策表态来说,房地产重新确立了支柱产业地位,可能增加楼市活跃度,进一步松绑,可能带动对建材的巨大需求。

当然,楼市政策面已经应出尽出,但市场面还要等待买房人的态度。既然固定资产建设投资会增加,又不想去趟高杠杆的房地产板块这趟浑水,投资人怎么办?建议可以考虑建材,而建材里面,可以关注水泥。钢材我们不看好,哪怕是钢材涨价。

而旧基建复苏只是可能,那么新基建成为重要投资方向将是必然。而新基建会带动新经济,而新基建和新经济,从第一性原理看,都会增加对铜金属的需求。故而,我认为2023年铜价因为中国经济复苏而上行。

电网建设

电网在发生改变,如果上游供电变成光伏和风电为主,那么下游电网就要做出调整,应对分布式能源电站的问题。分布式在供需两个层面,供电层面是适应电力供给不平衡的客观情况,虚拟电网、智慧电网、蓄水储能、特高压。用电层面是局域电网设计,比如川藏线,新能源车跑这些路中途需要充电桩,怎么设计呢?直接风光发电+储能+充电桩。这个小型电站自产自销,就成为一个局域电网。

虚拟电网概念很新,但现阶段达成盈利难度很大,暂时不在考虑范围。

2023年中国制造业股票池 飞机制造业

飞机制造业很好理解,主要是C919上线了,这是个数万亿的新兴产业,这个产业以前我们是很少参与,因为那时候C919的成功还有不确定性,如今有了国产大飞机,未来飞机制造能采购国产的一定会选择国产。这就使得飞机制造业成为一个具备非常大发展空间的新兴产业。

以上参考标的还有一个成员没加入,那就是成飞集团基建借壳中航电测,龙头企业是很关键的,未来借壳成功,预期会有2000亿以上市值,虽然很庞大,但如果估值合理,成飞集团是C919和歼20研发关键企业,也是大飞机的龙头企业,投资人是有必要给予关注的。

另外,在四个领域里面,实际上个人比较看好动力系统和航电设备,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技术壁垒较高。

电机

新能源车是电机驱动的,所以三电系统,电机、电控、电池是新能源车发展的关键,故而,我们有必要关注电机供应商,因为电机供应商是新能源汽车边上卖水的企业。

比亚迪出了个仰望的车,而仰望有个原地掉头的功能,很酷炫,四个轮胎单独行动,原地头尾画圈。而这个效果实现主要是依靠轮边电机。轮边电机和轮毂电机的差别就一点,轮毂电机装载在轮毂里面,和轮毂一起是整套,而轮边电机是单独的,在轮毂边上通过电机和减速器来做驱动。当前轮边轮毂各有千秋,从发展趋势看,轮毂应该是最终方向。当然,面向未来的需求,我们一般是要求投资人保持关注。

工业机器人和工业母机

工业机器人典型的就是工厂流水线上的机械臂,其功能主要是替代人工,这不人口减少,需求可能增加。工业母机是机床,比如切削金属,压铸成型,就是工业母机,介于我国制造业发展,工业母机自主化,国产化是大方向。一台车要造好,既需要工业机器人也需要工业母机。工业机器人的核心是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

工业母机的核心是数控系统、驱动系统(电机)、传动系统(主轴)、刀具。这里数控系统方面,我国存在软肋,华中数控虽然有国产化替代的努力,但现阶段还没有看到成效,份额太小。主轴一直是我国的短板,但这几年在努力补齐短板。

芯片半导体

芯片半导体是一个庞大的板块,板块逻辑也很好懂,万物智能互联下,我们要用芯片的地方一定是越来越多的,这是板块大逻辑。

另一个层面,对于芯片还有两种逻辑:一种逻辑认为国产化替代是机会,认为政策和国内需求会让芯片大发展,另一种逻辑则恰恰相反,认为国产没有机会,很多技术我们依然受制于人,且外部环境日趋严峻。

实际上,芯片半导体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成熟制程工艺,如今我们的标准是14纳米划断,以上的是成熟工艺,另一部分是先进制程工艺,比14纳米小的晶体管技术我们称为先进制程工艺。投资界比较认同的看法,成熟有机遇,先进有距离。短期先进制程我们是没办法攻克的,所以,比较现实的投资人应该关注成熟工艺应用。至于最近一段时间热门的芯粒,看看就好,想要通过封测,几个芯片组合叠加来获取性能,的确是一种性能达标的方式,但最根本的是单个芯片性能提升,是制程工艺的提升。因为你能组合,难道外国人就不能组合?这是个治标不治本的路子。当然,当我国高端芯片出现瓶颈,我们必然需要依赖Chiplet,但因为Chiplet放弃芯片制程追求,是得不偿失的。

投资人两种思路,如果你是关注企业盈利能力的,你选择成熟制程的芯片企业,从EDA、制造、设计、到封测,个人认为都有机会,但投资人必须关注标的的估值水平,不宜给予过高估值。

如果你关注未来,先进制程,那么建议关注中芯国际、中微半导体等领头羊,将目光放远。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2023年是芯片半导体的下行周期。一般芯片半导体的周期是4-5年,之前出现一轮芯片短缺,必然会激发产能爆发,所以2023年短期来看,芯片价格可能处在下跌态势。但这不改变芯片半导体产业的长期逻辑。也就是会有一段时间萧条期,但未来还是会好起来。

新能源汽车

今年,对锂电池车的观念可能产生了一些分歧,比如巴菲特在减持比亚迪,比如特斯拉股价大跌。欧美投资人是有一定逻辑在的,因为可能出现欧美经济衰退,需求不足的话,锂电池车可能遭遇寒冬。且需要注意,欧美虽然也有碳减排目标,但欧美新能源车的目标并不很高,或者换句话说,中国提前完成了2025年目标,新能源车占比超过30%。而欧美实际上这个目标设定在2030-2035年,也许欧美也能完成目标,只不过在达成速度上很慢。

海外对锂电池车有一轮悲观的看法,不过,我们不必对中国锂电池车的未来悲观。这就是分歧,华尔街看不懂中国,而中国利用锂电池车在汽车工业上实现了弯道超车。

锂电池车,我们不想谈太多标的。2022年我们其实讲的很全面,从上游钴镍锂,到中游电池,再到下游应用,介于2022年当前比较复杂的行业态势,我们对标的做了减法。

钴镍:华友钴业、格林美;碳酸锂和氢氧化锂:天齐锂业、赣锋锂业;三元体前驱:中伟股份;六氟磷酸锂:多氟多、天赐材料;溶剂:胜华新材。

为什么要做减法?一旦新能源车销售占比超过30%,说明新能源车行业草莽时代已经过去,接下来市场会有一定的竞争强度。这和过去白色家电类似,白色家电进入成熟期,实际上有些公司繁荣了很多年,比如美的、海尔、格力。在进入成熟期之后,竞争的结果,往往是头部企业胜出,而不是长尾中小企业,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建议投资人关注龙头。另外,我们也看到有些地方企业和一些造车新势力展开合作,过去的合作可能是成功的,但未来则不一定,因为市场太过激烈,现在才进入市场的,我认为太迟了。

光伏今年偏向下游,上游硅材硅片价格有下降趋势,虽然这个趋势未来也是波动的,但和半导体芯片一样,的确是周期性的价格表现。所以重头可以放在下游,比如光伏电站、逆变器、光伏电池等等。所以我们给出了几个光伏产业的焦点。

当前光伏发电端成本已经很低,甚至比烧煤都低,但由于光伏发电不稳定,所以需要配合储能和配电。这样光伏成本还是会升高。未来电网针对光伏要提高消纳能力。

TOPCon电池:晶科科技、隆基绿能、国电投、钧达股份、通威股份、晶澳科技。

风电还是没有达到发电的高性价比,但从欧洲国家的经验看,未来风电尤其是海上风电成本还可以进一步压低,且和光伏相反,东部的海上风电靠近用电区域,几乎不会浪费,所以是未来东部电力供给的重要补充,不过2023年是否会如光伏那样提升开工率,这点我还不够自信。另外,风电的核心技术难点是轴承,这个方面未来我国企业会有更好的突破。

储能的方式,包括锂离子储能、钠离子储能、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铅炭电池储能、空气储能、氢能储能。但不是所有方式都适合和光风发电结合。当前比较普遍的是锂离子储能和钒电池储能、蓄水储能。蓄水储能容量大,但损耗高,全钒液流电池对于风光发电匹配度好,是未来方向。锂电池成本高,但锂电池回收后,可以将锂电池二级使用在风光储能,介于锂电池回收的量未来比较大,所以也有一定的应用空间。

相关文章

购车热线
咨询港口直销价购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