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新冠预测者:每年或现多个感染高峰,真特效药在路上了(重磅!新冠特效药面世,两天病毒消失,重症很快恢复健康!)

新冠预测者:每年或现多个感染高峰,真特效药在路上了(重磅!新冠特效药面世,两天病毒消失,重症很快恢复健康!)

部门仅存的还未羊的小姐姐抱怨,羊康们一点也不照顾她,已经返岗的他们不戴口罩到处跑来跑去。

星空君提醒一句,不同版本的奥密克戎之间是不能互相免疫的,羊康不代表一劳永逸,口罩还是要戴的,不仅仅是保护其他人,更是保护自己。

曹云龙称,当感染BF.7之后,对BA.5和BF.7的中和抗体水平较高,短时间内不会再重复感染同一毒株。但是,与BA.5.2和BF.7相比,目前国际上主要流行的BQ.1.1、XBB等新毒株的免疫逃逸能力更强,即使是感染了BF.7,康复后产生的抗体对XBB等最新突变株的中和能力也较低。因此可以预见的是,国内BA.5.2和BF.7感染高峰过去后,不排除出现因BQ.1.1、XBB或者是其他免疫逃逸能力更强的毒株驱动的感染高峰。

2022年的《自然》杂志评选了年度十佳科学家,曹云龙榜上有名。曹云龙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副研究员、北京昌平实验室领衔科学家,他被称为新冠预测者,追踪了新冠病毒的演化,并准确预测了新突变和新毒株的出现。

查了一下相关的资料,星空君发现曹老板的背景不一般。

本科学物理的,研究生学化学的,现在搞病毒的。

他的父亲是曹雪涛,前南开大学校长,现中国工程院院士、免疫学专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他的母亲是王建莉,浙江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父母的本科均毕业于第二军医大。

怪不得曹老板跨界驾轻就熟,原来是祖传老军医。

有两点注意事项:

1、疫苗

曹云龙表示,目前的疫苗对重症的预防效果都较好,提高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不适合疫苗接种的人群,则需要探索其他应对策略。

饶毅也曾经公开撰文发表过类似的观点,现有疫苗(无论灭活还是mRNA)对防重症的效果都不错,尽可能的接种三针甚至四针。

现在一些平台在鼓吹灭活疫苗无效论,背后的动机并不单纯。事实上,科兴疫苗被世卫组织认可,在全球60多个国家被引入,灭活疫苗副作用比较小,尤其是对老年人非常友好,很多国家鼓励老人优先接种灭活疫苗。

2、广谱中和抗体

曹云龙团队建立了新冠免疫逃逸突变位点预测模型。他表示,预测到未来新冠会发生的突变,可以提前挑选出不受这些突变影响的抗体药物进行临床研发。

曹云龙团队已开发两个广谱中和抗体SA55和SA58。据介绍,这两个抗体是从接种新冠疫苗的非典康复者体内筛选的,其作用位点避开了人群免疫的优势免疫表位,使得其很难被逃逸。

曹云龙介绍,SA55和SA58正在开展临床试验,产品剂型包括注射剂和喷雾剂。

初步安慰剂随机对照试验数据显示,SA58喷雾剂用于暴露后预防对有症状感染的保护效率可高达80%以上。SA55活性更高,预防效率预计更高,且所需剂量会更低、成本也会更低。

至于辉瑞的特效药Paxlovid(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其实辉瑞自己都不敢这么说。只是一定程度上有效,也有很强的限定范围和较大的副作用,并不普适,原来是治疗艾滋病的。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EJM》杂志发表研究论文,数据显示,Paxlovid能够显著降低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住院风险(降低73%)或死亡风险(降低79%),但在更年轻的人群中没有明显帮助。

如果只看数据的话,其实盐义野的Ensitrelvir(国内由上药控股独家代理)比辉瑞特效药更为特效一些,为什么这款药在中国互联网上没有辉瑞吹的猛呢?

从未来的发展方向看,更高效的疫苗和中和抗体,才是最有希望的全民普适路线。

2020年的时候,就有一些药企在中和抗体领域取得了突破,之所以没有后续,是因为当时缺乏曹云龙团队这样的高效率预测模式,导致产品还没到三期临床,病毒早就变异的亲妈不认识了,中和抗体自然对变异后的病毒失效。

曹老板的最大的成绩,是能够最快的预测变异方向,然后提前押注中和抗体。

随着资本和技术的快速推进,疫苗和中和抗体两条路线,有众多企业正在投入巨资,预计2023年上半年会有不少中和抗体产品上市。

相关文章

购车热线
咨询港口直销价购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