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一个时代的结束?IPO上市委再无中介机构代表,候选人近九成系监管班子

一个时代的结束?IPO上市委再无中介机构代表,候选人近九成系监管班子

注册制下的上市委、重组委委员候选人名单引发关注。

自沪深交易所发布上市审核委员会和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管理办法后,两地交易所按照管理办法组建第一届上市审核委员会和第一届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以下统称新两委)。

近日,候选人名单出炉。公开资料显示,两地交易所的新两委委员候选人均为38人,近九成来自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或是交易所。

有业内人士分析,从往年情况来看,上述领域的委员因自身工作原因参加发审委/上市委会议的次数不多。另一方面,从历史教训来看,确有部分委员存在权力寻租的情况。

随着IPO发行改革的持续推进,监管层对上市委委员候选人的筛选更为严格,在政治素质、专业背景、专兼职人员比例上对委员提出更高要求。

近九成有监管背景

12月25日,沪深交易所分别公示第一届上市审核委员会、第一届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名单。两份名单候选人员的背景构成备受市场关注。

具体来看,沪深交易所的新两委均由四类人员组成,各有38名候选人。其中,来自国家部委的候选人各有4名,来自证监会的各有3名,来自地方证监局的各有17名,来自交易所的各有14名。这也意味着,具有监管背景的人员占比89%。

据了解,最终上市委由不超过30名委员组成,重组委由不超过20名委员组成。

可以看到,本次委员候选人没有来自行业协会、高校、上市公司、买方机构、中介机构。

另一方面,监管也在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对上市委委员的构成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12月23日沪深交易所均制定了上市审核委员会和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管理办法。交易所表示,鉴于上市委、重组委把关作用日益重要,有必要在政治素质、专业背景、专兼职人员比例上对委员提出更高要求。在总结注册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两地交易所吸收相关积极成果和有效做法,结合现实需要,进一步优化上市委、重组委具体制度和运行机制。

一是调整委员会名称,突出上市委、重组委的审核职能。

二是进一步规范上市委、重组委运行,完善委员选用管全链条机制,细化委员构成、履职和管理等具体事项。

三是调整委员结构,进一步加强委员管理,充分发挥审核把关作用。

交易所明确指出,委员以专职委员为主,专职委员由具有证券监管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

委员所光环彻底失色

中介机构委员将成历史,或是预示一个时代的结束。

多年以来,中介机构代表在核准制下的发审委中占据重要席位。该群体最早有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合计在发审委委员中占比近四成,比重一直不容小觑。

即使在注册制下,中介机构委员在上市委中仍占据不少的席位。以创业板第一届上市委员会委员名单为例,会计所、律所、评估机构合计占比超过三成。

该人士还指出,往年监管政策还不严的时候,发审委寻租空间较大,而中介机构委员的寻租方式更为隐蔽。此外,这些中介机构代表卸任委员后,往往身价大涨。

据悉,由于当年核准制下的发审委掌握企业生杀大权,IPO市场曾一度出现打点发审委员的潜规则。这使得每一次发审委委员名单的公布都备受市场瞩目。业内将有过发审委员的中介机构称为委员所,IPO企业对此趋之若鹜,希望能借此打通监管关系。

上述受访人士表示,其供职的律所曾出过发审委委员,这项荣誉写在了业务拓展的宣传手册中。在大家看来,这不仅能体现与监管的密切关系,也代表着能准确解读监管方向。

责编:战术恒

校对:姚远

相关文章

购车热线
咨询港口直销价购车方案